導讀:上天入地的太空種子這樣煉成 真相揭露真的令人大吃一驚。23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一則公開征集航天育種實驗搭載項目的消息引發關注。到底什么是航天育種?目前已經有多少種子開展過太空之旅?如何才能成為一顆合格的“太空種子
一顆“太空種子”是如何煉成的?
航天工程系統復雜程度高、技術跨度大,荷載容量彌足珍貴。什么樣的種子才能獲得太空之旅的入場券?落地之后到成功育種又要經歷哪些考驗?
被選中的種子一般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遺傳性穩定,二是綜合性狀好。能夠獲得太空之旅資格的種子可謂是“天選之種”。
據統計,一般種子在太空中的突變率僅為0.05%~0.5%,沒有變化的種子有很多,只有被宇宙粒子擊中的“幸運兒”才會在返回地面后被挑選出來。同時,由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并非所有的種子都往好的方向突變,因此,只有符合要求的種子才能留下來。
挑選出的種子要進行多代篩選培育,同時還要經過風、蟲、旱的考驗,只有通過這些嚴苛的試驗并得到權威部門審定的種子才是真正合格的太空種子。
航天育種實驗如何開展?
航天育種看似只是航天員在實驗艙里培育植物的一個過程,但實際上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那么,航天育種實驗到底是如何開展的呢?種子上天之前和進入太空之后科研人員都要做哪些研究和準備工作呢?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有這樣一個儀器,專門用來模擬植物在微重力情況下的生長。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鄭慧瓊:這就是一個回轉器,它的作用就是模擬空間微重力效應,因為空間的實驗機會畢竟是非常珍貴的,在天上做一次實驗要等很長時間,所以在地面我們就制造出來這樣一個儀器來模擬失去了方向以后對植物的影響。但是地面畢竟重力還是存在的,只能模擬空間的部分效應,所以最終要了解空間環境對植物的影響,還必須要上到太空去。
上一篇:南方強降雨將上線 北方大部氣溫狂飆 警惕降雨疊加的致災性
下一篇:最后一頁